今天给各位分享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黄石公园对地球的重要性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黄石公园的浅层地表下流动着大量的热流与岩浆,而且岩浆在地表下频繁活动着。而这一岩浆活动也能够为地表下的深层熔岩提供能量,在高温熔岩与地下水相互融合之后,地下水便会由于受到高温影响,而从地表的裂缝中迸发而出,这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地热资源了。
位于美国怀俄明州的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NationalPark)是个有趣的结合体,单从自然风貌上说,它并不是最美的,但它有九寨沟一般的绚丽,有亚马逊原始雨林的野性,也有许多自然景观没有的历史感。
黄石公园作为全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已经成为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保护与开发的一个标志、一段传奇。它的成功建园为全世界自然遗产的旅游开发提供了绝佳范例。所以说,去黄石旅行,无论是对自然爱好者还是历史守护者来说,都是一次朝圣之旅。
和国内的西部不同,这里没有明显的崎岖山路,由于人烟稀少,道路状况良好,大部分普通高速(类似于国内的国道)的限速都能达到75英里(120公里)/小时。
黄石内部的道路很简单,主要公路是一条长约130公里的环形,这条环形路上共有5个出口,平均每25公里左右一个,分别伸出5条通往公园5个大门的线路。从上空俯瞰,整个黄石公园的道路系统就像足球表面上的一块,成网状。而黄石的主要景观都存在于这张网的结点上。如果从南门进入,沿网络顺时针方向游览,泉、谷、湖3种景观便依次呈现在你面前。
泉,指的是温泉、间歇泉和泥泉。这里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温泉集中地,形态各异的大小温泉几乎能以各种方式、在各种地方出现。黄石地底大面积的地热带造就了温泉林立的奇观,有一部分温泉在地下由于岩石结构的原因形成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定期如火山喷发一般释放出地表,形成间歇泉。有的温泉上升到地表时由于水分相对稀少,会形成酸度非常高的泥泉。
这些充满硫元素的酸水,喷发的同时带出了大量硫化氢。以至于黄石绝大部分温泉或多或少的有臭鸡蛋味道,在泥泉聚集的地区味道简直臭不可闻。可为了无与伦比的美景,大多数游客能够做到泰然自若。
老忠实泉(OldFaithful)是间歇泉的代表,也是世界范围内最为知名的间歇泉,它喷发的场景几乎成了每一本黄石旅游手册的封面。我们到达的时候正赶上它喷发,在数百双眼睛的注视下,老忠实如同一个坚强的舞者,用行动诠释着壮美的真谛。特别是忽然喷射的那一刻,让人有些眩晕。老忠实每40~126分钟喷发一次,而黄石的工作人员总能比较准确地预测下次喷发的时间,这对游客来说是极大的福音。在离老忠实不到500米的另一个喷泉处,我看到提示牌上写着:“预计下次喷发时间:下午4点至明日凌晨两点。”看来老忠实著名,也是由于它是诸多闲云野鹤一般的喷泉中相对比较“靠谱儿”的一个。
从老忠实一直往北开,会到达名叫“猛犸温泉”的旅游点。由于长期酸性水的流蚀,这里形成了一大片类似梯田效果的钙化面,有水的时候,就如一个个连起来的小瀑布。从上往下看,每一层的水都会反射阳光,和梯田有一拼。
从“猛犸温泉”向东南方向,就来到黄石的“谷”。由于黄石公园是在群山环绕中,出现峡谷并不新鲜,但这个峡谷区颇能给人以惊喜。首先是观景点的选取充分考虑了旅行者的需要,你可以选择那些停车就能观赏到的瀑布,也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小径,自己去探索藏在林间的未名瀑布。
最给我们以震撼的,是名叫“艺术家”的峡谷景点。除了如同一条白丝带飘入水中的瀑布之外,周围的山体仿佛用水墨点缀过了一样,并不清澈,还有一点微微粗糙的柔和感。很想用手去触摸一下,不用怕被怪石的棱角扎到,也不用怕光滑得无法掌握;更让人想用鼻子去闻一闻,闻闻这幅山水画是不是散发着水墨的淳香,看是不是有人盗出了八大山人的笔,偷偷挥就而成。
告别了“艺术家”南行,迎面而来的是“黄石湖”。黄石湖的最西端忽然收紧又展开,形成一个附属湖,由于鸟瞰起来如同人的大拇指,人们亲切地称这段突出来的湖水为“西拇指”。“西拇指”的景致可能在黄石诸多美景中并不出众,但我们来的时候正赶上冰融雪化,远处依稀可见的雪山连绵环拢着万物惊蛰的“西拇指”,反倒令这里别有洞天。更有趣的是,湖里离岸不远的地方,有若干小型的温泉,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泡,好像不远处的冰天雪地跟它们毫无干系。正所谓“一半是冰水,一半是火焰”。
出了黄石南门,就是“大提顿国家公园”(GrandTetonNationalPark),颇有独特之处。其南部的“门诺斯渡口遗迹”有一所木制小教堂,从教堂的十字架上看过去,雪山如同神灵一般,肃穆、庄严。在中国古建筑中的“借景”术在这里用得恰到好处。雪山脚下的杰克逊湖,有着黄石湖一样的冰水共生的景象,但由于雪山更近,便更加震撼,好像刚踏到冰上,跑两步就能飞上雪山一样。想起芝华氏那个在冰山下荡舟品酒的广告,我们不禁后悔,要是此时有一瓶好酒在手,喝上两口,给个美国总统都不换啊!
1869年,3位美国探险家来到美国境内的黄石河源头考察,被美景所触动,认为应该设立一个由国家管理的大公园,将这里的美景保护起来留给国民欣赏。
后来,这里便成为了世界上的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
距离黄石公园的设立已过去百余年,我国却一直没有自己的国家公园,主要原因有以下5点:
1.历史因素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于受前苏联影响,我国实行了不同于西方的自然保护方式——以自然保护区而非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
1956年,我国就成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已有相当数量的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以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
虽然这些与“国家公园”的性质不同,但依然对我国的自然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2.经济因素
对于我国很多地区来说,经济较为依赖旅游业,如果建立国家公园,相关权力上收,一定程度上会对当地原有的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所以我国拟定的第一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也很明确,优先建立的都是旅游开发较少的地方,如三江源、祁连山,也是为了在改革的同时,尽可能减缓对地方的冲击。
3.体制因素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立初期,由于缺少相关资料和统一的划定方法,许多保护区的划定缺乏科学性,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盲目性。由此带来了多部门“九龙治水”的现象,机构重复管理、职责不清、效率低下等问题凸显,体制框架较为僵化。
所以才会流传这样一句话:虽有“世界级的景观”,却只是“乡镇级的管理”
4.个人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公众普遍的自然保护意识和西方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个别人士的一些鲁莽举动和不文明行为,可能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5.观念因素
领土上划出一片自然环境壮美的地方,直属国家管辖,对于美国、加拿大这样的移民国家来说,这种强化国家意识的手段非常必要。相对来说,我国显然并没有要用建立国家公园来强化国家意识的需求。
本文章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