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一日游

桂林南溪山公园?南溪山公园的历史沿革

  • 一日游
  • 2025-02-05 09:27:57
  • 点击次数:1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桂林南溪山公园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桂林南溪山公园以及南溪山公园的历史沿革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2024桂林南溪山公园收费吗

南溪山景区是一年四季都比较适合游玩的地方,这里风景优美,植物种类丰富繁多,山不高,爬到山顶也不能,那么南溪山景区需要门票吗?景点门票多少钱一张呢?

门票信息

南溪山是免费开放的,但游玩需要提前预约。

景区介绍

距桂林火车站仅一公里,南溪山最早在唐实历年间被桂管观察使李渤发现,至今山洞中仍留有他《留别南溪》诗的石刻。由于南溪山开发较早,山崖石壁上留下唐朝以来的石刻近200首。南溪山最高的洞穴白龙洞,洞高20米,外洞明亮开阔平坦,拍照的朋友们完全不用担心相机的曝光问题。南溪山公园入门处有宋代王正功题写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石碑。

大概每年3月,公园还可以观赏樱花。

游玩推荐

南溪山景区,因南溪河萦绕而得名。

有东西两峰,彼此并列,耸拔千尺。北面峭壁,山石洁白,雨后天晴,云雾初散,阳光映照山石,光彩夺目。

每近黄昏,夕阳斜挂山峰,云林变幻、金光万道、紫气蒸腾、南溪山景区是个不错的景区到晚上走去里面散散步溜溜弯,看一下晚上的南溪山公园的风景有是不一样的风景

桂林南溪山公园的历史沿革

桂林南溪山公园由市中山大道南行,过火车南站不远,便到南溪山。它位于林南区将军桥东侧,山高140余米,长350米,宽180米:巍然两峰,并耸溪边,山水相映,景色秀丽,故称“南溪玉屏”。

“耸峭南溪山,何年辟仙境。龙岩孕玉泉,碧漾清溪影。芳藻映光辉,波入雉山静。雨霁试新茶,游人争汲绠。”清代桂林著名画家、诗人朱树德这样生动地描绘了南溪山的神奇意境。

可见,南溪山的自然景观,古今令人向往,许多名流学者为它感叹。山中有白龙洞、龙脊洞、元岩、泗洲岩、穿云岩……是城南第一座著名古迹和山水胜地,总面积20公顷,大门巨碑标志被列为漓江重点旅游风景区。

1974年公园新建成的三开仿古牌坊面临大街,灰色琉璃飞檐,古色古香。横立匾额“南溪山”三个大字闪着金光,端庄别致,紧靠大门南侧,用现代建筑材料兴建,仿古长排建筑琼楼,绿瓦白墙,古朴雅丽,与南溪山水协调一致,并成为吸引游客最优美的一道风景。入门,塑立刻有宋代王正功题写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石碑。

公园占地18公顷,绿草如茵,花池遍布。长青的竹林,苍劲的秋枫,亭亭的棕榈,繁茂的桂树、榕树、广玉兰等,遮天蔽日。清澈见底的溪流由西向东环绕而过,水中已砌出芳洲,取名金莲岛,并筑亭榭,有小桥通达。城南青碧的溪流是南溪山美名的由来。

南溪山在市区南面将军桥头,离火车站约一公里,因南溪萦绕而得名。它有东西两峰,彼此并列,耸拔千尺,北面的峭壁,山石洁白。雨后新晴,云雾初开,阳光照映在山石上,会发射出耀眼的光彩。在古代“南溪新霁”就是桂林八景之一。南溪山的山洞多而奇,以北面的白龙洞最为有名。它的洞口高敞开阔,好像一间高大的石屋,石壁白色,有一石乳下垂,极似龙头,所以叫做白龙洞。洞内有双狮石、石笋迎春、白龙吐珠等奇景。出白龙洞往右行,便到玄岩,这是一个由钟乳石组成的丰富多彩的画廊。此洞分为两道。一道可到穿云岩,该洞岩道较短,常有云雾穿门,岩口有不少珍贵的石刻。左道可通观音岩,它因洞口有一组钟乳石酷似观音菩萨而得名。

南溪山在中山南路与崇信路接合处,八一桥东侧。海拔291米,相对高度141米,长350米,宽180米,山体面积7.75公顷。《临桂县志》记载:“南溪山,县南五里,耸拔千尺,烟翠浮空,其溪东注漓江。”“以溪在郡南,因曰为南溪”,“山以溪名”故名南溪山。又因山有白龙洞,故名白龙山。南溪河萦绕北麓,注入漓江。南溪山雨后新晴,云雾初散,艳阳映照,光彩耀目。清代光绪十七年(1891年)朱树德将“南溪新霁”列为桂林续八景之一,并赋诗赞道:“耸峭南溪山,何年辟仙境。龙岩孕玉泉,碧漾深溪影。芳藻映光辉,波入雉山静。雨霁试新茶,游人争汲绠。”桂林山石多呈青黛色,唯有南溪山石东西两峰并列耸峙,山石泛白,凌空壁立,峭拔险峻,孕翠含烟,岚彩扑人,犹如两扇白色屏风,矗立于桂林城南。“南溪玉屏”为桂林新二十四景之一。

南溪山洞穴多而奇,山南有刘仙岩、穿云岩,山北有白龙洞、元岩、泗洲岩、龙脊洞等。山北临南溪处有白龙泉。两峰之间凹处名龙脊坳,上建龙脊亭。1958年初建,1959年重新设计,建成“中”字形仿古亭,主亭为八柱、单檐、翘角长方形,两侧为亭,各傍石峰,总面积83平方米,大方美观。亭扼上山必由之路,亭北眺望城市风光,俯瞰溪流,亭南可招斗鸡(龟山)诸峰,亭东则漓江南泻,亭西西峰高接云汉,是游南溪不可不登之地。南溪山摩崖石刻有近200件,多分布在白龙洞、元岩、泗洲岩、刘仙岩、穿云岩等处。宋人赵夔《桂林二十四岩洞歌》,对桂林山峦岩洞作了生动的描绘。《临桂县志》说南溪山为“唐李渤所赏心处”。李渤任桂州刺史时,曾经开发南溪山,怀有深情。任满回洛阳时,特赋《留别南溪》诗:“常叹春泉去不回,我今此去更难来。欲知别后留情处,手植岩花次第开。”此诗刻于白龙洞,为人们所传诵。

南溪山在中山南路、崇信路接合的八一桥东侧,海拔291米,相对高度141米,长350米,宽180米,山体面积7.75公顷。南溪清流,萦绕北麓,注入漓江。南溪山与象鼻山、独秀峰同属纯净厚层石灰岩,原与斗鸡山、罗汉山同体,几百万年前受水流溶蚀,分割成孤峰。南溪山开发较早,山崖洞壁上留下唐以来石刻近二百,李渤《南溪山诗并序》记录了1000多年前他开发南溪山的经过。自唐以来,历代均有修葺。辟为公园后,新建甚丰,成为一个颇具特色的山水公园。

南溪山公园的历史沿革

南溪山的最早开发者是唐实历间的杜管观察使李渤,他酷爱此山的碧水幽林,今山洞中尚存其《留别南溪》诗的石刻。公园有白龙洞、刘仙岩等多个岩洞,两峰间有龙脊亭,为登高观赏城南北风光的佳处。南溪河上,建有白龙桥。山北溪边有白龙泉,为桂林名泉之一。

正因为有诗人的心血、心语,使“南溪新霁”在桂林八景中榜上有名。

桂林石山,多呈青黛,雨后千山墨如铁。惟南溪山山呈玉色,雨后斜阳,七彩生辉,把个南溪山映照得五光十色,似如彩屏。旧时南溪遍种莲藕,雨后金光灿然,不难想象,南溪山是怎样的艳丽。

南溪山你别看它山体不大,山中上上下下全是空心的,据说把所有岩洞的面积总和起来,能超过桂林最大的岩洞七星岩呢。因而发生在南溪山的故事,老百姓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五代时期,大将军彭晖颜驻守桂林,在南溪山设关守卡,击退了南汉的入侵,保护了一城百姓的平安,故城民就将南溪山下的安溪桥改名为将军桥,以表对彭大将军的敬意。

到了清朝,太平军攻打桂林城,也是在南溪山将军桥一带设下埋伏,用火炮击中从广州赶来增援的清军将领乌兰泰,乌兰泰败退到阳朔便一命乌呼,真个成了“乌烂汰”。但南溪山最为传奇者,还数刘仙人。

根据桂林文史大家苏洪济先生的考证,南宋末年,道教中的南宗孕育出风靡全国的全真教后,道教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盛时期。道教南宗的初祖是紫阳真人张平叔,而他的道统,指航人就是桂林的刘仙人!

刘仙人名景字仲远,是个土生土长的桂林人。他生于北宗乾德五年,卒于宋神宗元丰八年,享年118岁,是桂林有史记载的第一高寿者。为防故弄玄虚,宋代的地方官员吕愿忠、张孝祥等人都认真考查过其年岁真伪,最后都认为是真实的,而刻石在刘仙岩内明示后人。

刘仙岩在南溪山的南麓半山之间,该岩明亮宽敞,其间石床、石桌、石凳、石灶天然生成,无一不具。还有一点与桂林其它岩洞截然不同的是,该岩石壁之上,几乎所有的石刻,不论何朝何代所刻,其内容几乎都与刘仙人有关。

就道教发展史而言,从东汉到南宋,其过程都有一条比较明晰的发展脉络,惟有北宋中期的一段时间,道教的衣钵似乎并不是明确相传。写道教史的学者都懂得,这一段时间的道教史最不好弄,因为可以资作旁证的史料太少了。而桂林南溪山刘仙岩内的有关石刻,恰好填补了这段时间的空白。

据《桂林刘真人传迹》及其它有关史料,张平叔在桂林结识刘仙人时,尚是一个因失火烧毁公文而被发配岭南的小吏,而此时的刘仙人已经是具有相当道术的真人了,年龄也比张平叔大17岁。张平叔随刘仙人学道,刘仙人理所当然就是张平叔的师傅及传人。

张平叔来到桂林后,当上了当时桂州经略安抚使陆诜的属吏,时间是北宋英宗治平元年,他当时已是80高龄的人了。后来陆诜调职四川,张平叔随同前往,终于在四川成就为道教一代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

南溪山也因了刘仙人的存在而成其为道教圣地,南溪山在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自然就不同凡响。流行文化虽然能轰动一时,哗众取宠,但它毕竟是过眼烟云,昙花一现。惟有传统文化能天长地久,地老天荒。

桂林南溪山公园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南溪山公园的历史沿革、桂林南溪山公园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本文章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