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内旅游

新场古镇攻略 上海新场古镇旅游攻略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新场古镇攻略,以及上海新场古镇旅游攻略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2021上海新场古镇旅游攻略

上海新场古镇也是一处备受游客喜欢的打卡胜地,来这里拍照的年轻人非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物确实彰显了江南古韵风情,沿着古道漫步前行,感受逝去的岁月和荣光,下面给大家分享新场古镇具体的游玩攻略。

是著名的盐场,坐落于浦东新区原南汇地区。

是上海开发较晚的一个古镇,分南北两条不足三米石板路延伸,南街热闹,北街相对冷清,古建旧建保存的较好较多,基本保留了原来浦东水乡民居沿河而建的特色,民居建筑也是南方浦东大屋檐粉墙黛瓦的特色,是一条值得一游的古镇。

今次我是第三次来游览,然而,此次游览却令我失望,匆匆一撇而过。

第一次来新场古镇,那还是2009年代,那是地铁还没有修通,游览的人极少,也不见几家商铺,沿途可见都是当地居民在屋内屋外走动,走进古镇的南街还可以慢慢的从容的游览。

我为古镇还保留着众多的有历史年头的建筑而兴趣更浓(因对古镇的过度商业化开发对古镇历史人文的破坏讨厌),我们还参观了新场古镇博物馆。

对我们了解新场古镇的历史沿革有了很大的帮助,心想如此有特色的古镇以后一定要多来走走,感受一下上海原居民的文化历史。然,因各种原因,很长时间没有再踏入新场古镇。

第二次来新场古镇是2016年的第二天下午,我们是从北街最尽头开始游览的。那时的北街基本没有游人,修葺一新的民居还是原居民的住宅,我们还绕有兴趣的和原居民聊天,看院落问历史,感觉真好。

走到南街,给我第一个印象就是变化很大,原先的民居基本都开门经商,但游人还没有达到爆满的状态,你可以购物也可以停留观景也可以聊天各不相扰,我感觉这样的古镇游可以接受。

时隔六年再次陪着家人来古镇一游,也是从北街到南街的全程游,但兴趣全无,匆匆一撇而过。过度的商业化开发,没有文化历史传承的商业开发和拥挤的人群。

虽还是那条石板路,但已经看不到昔日宁静古朴的老街、老建筑和原居民了,这里就是一个美食街了,没有真正的美味而则是游人小吃路边摊了!

南街的拥挤游人,我们是挤着走完全程的

“毛鸡蛋”,我原先还不知何物,随行的小妹告诉我,就是我们俗称“喜蛋”,是没有孵出小鸡的蛋,里面不是蛋而是未出壳的鸡仔,听呗就是很残忍的事,还有人在买还有人在吃,太恶心了。

以下几张照片是我们游览南街的支巷拍摄的,这里没有以餐饮为特色的商铺,相对冷清,使我们得以从容的拍了几张照片,也可以一_古镇的特色。

我不是一个绝对反对古镇老街的开办商业,而且是赞同随着游人的增加,开设一些方便游人吃住行的商业设施是应该而且是必须,但不能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应该把一些地区人文历史,传统文化和传统产品作为开发商业的最大买点。

这样就能保留传承古镇老街的人文历史文化传统,才能保留古镇老街的历史文脉,才能长长久久的兴旺下去。

否则的话,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是不会再来这样没有人文历史,传统文化的地方,这些小食,在城市的的美食城里都能尝到。

浦东新场古镇的游玩攻略有哪些

浦东新场古镇位于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南部,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这里以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古街道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是上海市民和游客休闲游玩的好去处。以下是一份详细的浦东新场古镇游玩攻略:

交通方式:

(1)公交:可乘坐地铁16号线至新场站下车,出站后步行或乘坐公交车即可到达古镇。

(2)自驾:可通过沪闵高架或外环高速直达新场古镇,古镇周边有停车场可供停车。

最佳游览时间:

(1)春季和秋季是游览新场古镇的最佳季节,此时天气宜人,适合漫步在古镇中。

(2)建议避开国庆、五一等大型假期,以免遇到过多的游客。

主要景点:

(1)石库门:新场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体现了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

(2)古镇老街:沿街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可以购买当地的手工艺品和小吃。

(3)城隍庙:历史悠久的庙宇,是了解当地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的好地方。

(4)桃花岛:春天桃花盛开时,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美食推荐:

(1)南翔小笼:古镇内有名的小吃之一,肉汁鲜美,皮薄馅大。

(2)豆腐花:口感细腻,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甜味或咸味。

(3)青团:清明时节特有的食品,以糯米和艾草制成,内有豆沙等馅料。

购物推荐:

(1)丝绸制品:如丝巾、旗袍等,是江南特色的纪念品。

(2)竹编工艺品:手工制作的篮子、扇子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

注意事项:

(1)古镇内部分区域可能会收取门票,建议提前了解相关信息。

(2)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保持环境卫生,不要随意涂鸦破坏古迹。

(3)古镇内的商铺可能不接受信用卡支付,建议携带一定数量的现金。

住宿信息:

如果打算在古镇过夜,可以选择当地的客栈或民宿,体验一下传统的生活方式。预订住宿时,可以通过各大旅游网站或直接联系客栈进行预订。

总之,以上就是关于浦东新场古镇的游玩攻略。在游览古镇时,不妨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这座古镇的历史韵味和当地人的生活气息。

上海新场古镇旅游攻略

这个三月在上海不仅仅可以赏到樱花,当然还有桃花可以观赏。那么在在上海的新场古镇这个景区,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文化古镇,当然还可以看见桃花盛开,那么这个古镇究竟有哪些好玩的呢?

上海新场古镇游玩攻略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南汇新场古镇千亩桃园花已渐放,正是观赏时。新场古镇位于沪南公路南汇段的中间,是距上海市区zui近的赏桃观景区。

新场古镇桃源为全国优质水蜜桃“新凤蜜露”的原产地,桃树连片,花色鲜艳,花朵奇特。花开期间,站在观花台上,气势磅礴的花海尽收眼底,微风一吹,花枝摇动,激起层层花波,堪称“天下奇观”。

桃花盛放期间,新场古镇将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有乡村民俗用品展,100多件民俗用品,演绎了上海原住民生活的百年记忆。农家婚俗展,每天,景区有一场原汁原味的民俗婚嫁表演,游客可一观当地传统民俗。

世界风铃展,桃源深处有两条50多米长的茅草长廊,廊下挂着近200只来自世界各地的风铃,赏花之余,坐在茅草长廊的竹椅之上,聆听着五洲四海的风铃声,是一种奇特的享受。

南汇皮影戏已有百年历史,在“小木屋”剧场,游客能欣赏到农村皮影戏所演绎的南汇民间故事——《对牛吹笛》;农家游戏荡千秋、爬竹竿、扔沙包、推铁环、踢毽子,这些简单但又有趣的农家游戏,让人回到父辈的儿童时代。陶家戏台每天3场每场45分钟,巡回表演杂技和绝技绝活。

在新场古镇桃源,游人还可吃农家土灶饭、购农家土特产。桃林深处有十多户桃农小楼,桃花盛放期间,这里供应用桃木枝在土灶上烧的农家饭,有韭菜面饼、香瓜塌饼、咸菜饭、草头汤圆、散养鸡及时令蔬菜,同时还可以和桃农一起拉网垂钓,喂鸡喂鸭,体验一下地道的“农家乐”。设68170173赏花服务热线,有问题可投诉。

交通:

自驾租车:自驾车路线:市区-内环线高架-南浦大桥-龙阳路-沪南公路(经过北蔡镇、周浦镇、下沙镇、航头镇)-新场古镇桃源;或者:市区-内环线高架-S20外环高速公路-S2沪芦高速公路)-沪南公路-新场古镇桃源。

上海新场古镇逛吃路线推荐

竹枝豆鸡汤豆花

门店地址:新场镇新场大街457号

竹枝豆张记鸡汤豆腐花始创于清光绪三十一年,随时间推移,经过创始人陆妙祥老先生的言传身教,于2013年创建了“竹枝豆张记鸡汤豆腐花”。

传承了先人精神的鸡汤豆花,主要原料是本地新黄豆和养殖在桃园一年半左右的土鸡,采用百年传统纯手工石磨制作工艺流程和勾芡的技艺,又在配料上改良加入了桃胶,被选入2018年新场新八样。

浓舍咖啡

门店地址:新场镇新场大街457号-1

“浓舍”仅四间客房,装修风格迥异,有日式风、LOFT北欧风、乡村庭院风,主人亲自装修设计,客房的所有家具为实木定制,床上用品都是精心挑选,十分考究。

公共区域有现磨咖啡、茶水、美酒、书籍、音乐、投影仪、厨房等设施,可提供阿姨私房菜。主人爱好旅行、美食,在这样的屋子里可以一起分享书籍、音乐、咖啡、美食、美酒……

缶+文创体验空间

门店地址:新场镇海泉街46号

缶+文创体验空间于2018年正式落户海泉街46号,是古镇首家文创体验空间。

这里融入了国内外艺术家的艺术衍生品、休闲茶屋、共享书店、培训讲座、手作体验课程等内容,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充分融合,为消费者推荐具有文化创意并符合当代审美的生活方式。

东仓汤包

门店地址:新场镇洪东街69号

东仓汤包在秉承古法的同时,亦顺应时代开发出干贝汤包、鲜虾汤包、蟹黄汤包、虾籽汤包等新品种。入选了2018年新场新八样。

今时,再提起“东仓汤包”,已然成为新场古镇的一块美食招牌,发扬着新场古镇的美食文化。

一期一会书吧

门店地址:新场镇洪东街65号

一期一会书吧创立于2013年5月11日,店面共有两层,二楼设有榻榻米和大露台,店内主要经营咖啡、茶饮、精酿啤酒、威士忌、服装、古琴斫琴体验等等,旨在打造一个舒适的综合空间,成为很多人的根据地。

店名“一期一会”来自日本茶道,为“一生之中只有一次的相会”。

下塘饭庄

门店地址:新场镇洪桥下塘街38号

下塘饭庄位于新场古镇北段核心区域,是一家拥有浓郁新场特色的饭庄,“老八样”菜品在新场游客间口碑相传。

廊道内的饭桌旁,是享用着“本帮菜”的游人;青石铺地,承载着往来人们的交谈;草木之间,恍若时光穿越。信步店内,木脊横贯,望向窗外,柔风起,流水过。一廊一弄,一厅一堂,享用美食的闲余,在回转之间,是古韵悠然。

好了,关于新场古镇攻略和上海新场古镇旅游攻略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本文章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